音响界很多朋友认为音频功率晶体管应选用特征频率fT高的晶体管,以提高功率放大器的瞬态特性,还有人认为fT值越高越好。一些音响制作类资料还特别强调应选用高频功率管。事实上,音频功率晶体管的特征频率fT并不是越高越好,而应该适可而止。如果将末级功率管的fT选得过高,反而会产生严重的高频自激。为了消除高频自激,又得加入较大的移相校正电容,可移相校正电容正是瞬态失真的元凶。 
    那么,现在音响界普遍使用的一些日本管,据说fT都在30MHz至90MHz,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日本晶体管手册中,频率特性一栏的标注分别标有fab、fT两个参数,但对应每一种型号的晶体管,只给出其中一个参数,为了区别,在标注fab的参数后面加上*号。此fab和国产晶体管手册中的fα定义是相同的,即共基极截止频率,其定义是在规定的集电极一基极电压(Vcb)和集电极电流(Ic)的条件下,共基极小信号电流放大系数随频率的增高而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而fT参数的定义是:在规定的集电极一发射极电压(Vce)和集电极电流(Ic)的条件下,共发射极小信号电流放大系数hfe为1时的频率。fab和fT都是晶体管的频率参数,但由于定义不同,其数值也就有很大差异。对同一只晶体管而言,其fab(fα)值远大于fT。因此,本人猜想:是不是国内人士把日本晶体管的fab参数看成了fT参数?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本人作了如下实验:用一台高频信号发生器送出10MHz信号,用一只据称fT为50MHz的2sc2922按共发射极组态作调谐放大,结果不能正常放大信号(将2sc2922换成3DG12高频管,工作正常)。在共发射极调谐放大器中,一般只要fT大于实际应用频率三至五倍的晶体管就能胜任,而本例2SC2922在10MHz频率时不能放大信号,证明其fT值没有达到50MHz。这就证实了本人的猜想:这个50MHz的数据不是fT值,而是f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