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卫星电视正在向数字化、Ku波段发展,这是开通直播卫星系统的必然选择。要接收Ku波段卫视信号,除了必须用Ku波段高频头外,其他设备(卫星接收机、抛物面天线等)与收视c渡段时相比,并没有特别的要求。整个Ku波段覆盖10.75GHz~12.75GHz的频率范围,频宽达2GHz。由于频域较宽,所以世界无线电通讯委员会将Ku波段划分了五个频率范围,即K1~K5。 

        为了接收上述各频段卫视信号,市场上出现了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的Ku波段高频头。首先是本振频率各不相同,常见的有9.75GHz、10.25GHz、10.75GHz、11.25GHz、11.30GHz几种。此外高频头还有单极化、双极化之分;单本振、双(多)本振之分;单输出、双(多)输出之分。市场上还有一种C/Ku复合多输出高频头,真是琳琅满目,常令卫视初友不知所措。其实弄明白Ku波段高频头并不难。Ku波段高频头除了工作频率高、结构尺寸小以外,还有一点与C波段高频头不同,就是其本振频率比卫星下行频率低一个中频。我们知道卫星接收机的输入频率范围是950MHz-1450MHz,选择Ku波段高频头时,只要使欲接收的卫视信号下行频率与高频头本振频率之差落入卫星接收机的输入频率范围即可(见下表)。

  

         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生产的卫星接收机的输入频率范围早巳扩展为950MHz~2150MHz。这样选购高频头就有了更多的余地。例如欲接收76.50°E APSAT-2R星上12650MHz组节目,既可选用本振(L0)=11.25GHz(或11.3GHz)的高频头,其中频输出为1400MHz(或1350MHz),也可选用本振(L0)=10.75GHz的高频头,其中频输出为1900MHz,当然卫星接收机应满足950MHz-2150MHz的输入范围的要求。又如我们想接收148°E MEASAT-2星上11660MHz节目,就必须选择含低本报(本振(LD)=9.75GHz)的高频头,其差频输出为1910MHz,接收当然没有问题。再举一例,100.5°E ASIASAT-2星东森8套免费播出时,其下行频率为12220MHz,当时不少烧友手中的高频头的本振是11.3GHz的,因差频是12220-11300=920(MHz),造成卫星接收机无法接收的尴尬局面。不得已只好打开Ku波段高频头盖板,往低微调本振频率,问题才得以解决。如改用本振(LO)=11.25GHz或10.75GHz的Ku波段高频头,自然就没有上述麻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双本振Ku波段高频头时,卫星接收机的0/22kHz参数应作相应的设定,才能在切换节目时自动选取正确的本振频率。 
         关于Ku波段高频头,目前有两种最常见的选择。一类是本振(LO)=11.25GHz(或11.3GHz)的双极化单本振馈源一体化高频头,例如PBI-GOLD 1040(11.25GHz).Acer(11.3GHz),ASK(11.3GHz)等,它可接收下行频率为12xxxMHz的大多数Ku波段卫视节目。另一类是本振(LD)=9.75GHz/10.75GHz(或10.60GHz)的双本振,Ku波段高频头,例如ASK(9.75GHz/10.75GHz),AP8 -T2(9.75GHz/10.60GHz)等,这类Ku波段高频头可以接收11.xxxGHz—12.xxxGHz的所有Ku波段卫视节目(指免费节目,插卡授权节目另论)。笔者使用上述高频头作过收视比较,总体感觉:性能不错,稳定性也很好。尤其是目前售价仅一百多元,理当成为广大烧友的首选。
         笔者最后还想说明一点Ku波段高频头与天线的匹配问题。目前市售的Ku波段高频头,大多是为偏馈天线设计的,打开盖板后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馈源波纹盘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是从外到内逐圈往里收,形成约60°~70°的集波角,这样的结构正好和偏馈天线匹配,使其高效工作。但若用于正馈天线,则只有天线中心一部分面积被利用,效率大减。如果一时受条件限制而必须这样搭配使用,则可对偏馈Ku波段高频头作点小改动(对原高频头丝毫无损)。我的经验是:找一外径适当的铝电解电容,去掉电容器底盖,用其外壳做成一个圈,紧配合嵌入Ku波段高频头内圈,其长度与高频头外圈平即可。加工完后仔细调好焦距、极化即可工作。试验证明,改动后的偏馈Ku波段高频头用于普通小口径正馈天线,其数字卫星接收机显示的信号强度和信号品质均有明显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