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Cathode Ray Tube,阴极射线管)是目前桌面电脑的主流。一个典型的光栅式CRT由电子枪、偏转线圈、遮罩(荫罩)、荧光层四部分组成。其显示原理可简单概括如下:

当显示器收到计算机(显示卡)传来的视频信号后,通过转换电路转换为特定强度的电压,电子枪根据这些高低不定的电压放射出一定数量的阴极电子,形成电子束。电子束经过聚焦和加速后,在偏转线圈的作用下穿过遮罩上的小孔,打在荧光层上,从而形成一个发光点。彩色显示器则由三支电子枪分别发射不同强度的电子束,并打在荧光层上对应的红(R)、绿(G)、蓝(B)色点上,三点发出的光线叠加后,就成为我们看到的某种颜色的色光。有关CRT技术还涉及许多内容,这里只是简单概括一下,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相关的电子书籍。

除了上面所说的传统圆点遮罩式CRT外,较常见的还有以SONY公司开发的“Trinitron(特丽珑)”显示管为代表的柱状遮罩技术。我们知道,传统CRT是呈球面状的,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图像失真。虽然不少厂商都努力改进工艺,推出所谓的“平面直角”(FST)显示器,但这只是通过采用扩张技术,将球面在水平与垂直方向上拉伸,使弧度很小而趋于平面而已。而柱状CRT以垂直栅状的金属遮罩代替传统的多孔遮罩,相应地其荧光点也呈柱状排列,这样便实现了垂直方向上的真正平面,同时在色彩的鲜明度和清晰度上也比传统CRT更胜一筹。使用相似技术的还有三菱公司的DiamondTron技术,也称为“钻石珑”或“钻石屏”。柱状CRT不难辨认,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在屏幕上发现一条极细的黑线(阻尼线)。这是柱状遮罩的一个特点,也算是一个遗憾。
至于NEC公司的Slot Mask(槽状遮罩),由于市面上较少见,这里就不介绍了。

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显示器也称为液晶显示器或平板显示器。与CRT相比,LCD显示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失真小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不过,随着人们对显示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价格的不断下降,LCD显示器已开始逐渐进入桌面电脑市场。如联想的“问天”系列电脑就采用了LCD显示器。
根据采用技术的不同,LCD显示器可分为DSTN与TFT两种:

DSTN即无源阵列LCD,属于平板显示器中的初级产品。DSTN的显示图像不够清晰,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较差,此外响应速度也比较迟钝。目前已有一些LCD采用了新的信号处理方法,如双扫描等,或多或少地改善了DSTN的显示质量。DSTN最大的优势是价格。

TFT即有源阵列,它在LCD面板中连接了一个晶体管阵列,每个像素由独立的晶体管进行控制。TFT显示器色彩艳丽、图像清晰、视角较宽,在刷新率方面已接近CRT显示器。可惜的是,TFT的价格仍然偏高,通常是相同尺寸的CRT显示器的十倍以上。

除了CRT与LCD两种外,目前已经问世的新型显示器还有PDP(等离子体显示器)、FED(平面CRT)、DLP(镜像显示器)等。在今天,这些显示器似乎离我们还很遥远,但IT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相信不用多久,这些新型显示器将会摆在我们的桌面上。

二、关于显示器的几个性能指标

1、屏幕尺寸与可视面积
显示器的屏幕尺寸是指荧光屏对角线长度,单位为英寸。一般来说,15寸显示器的显示面积比14寸大25%左右,而17寸则要比15寸大50%。因此,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应尽量购买屏幕尺寸大的显示器。目前15寸显示器已成为市场主流,而对于专业图形设计、电子照排、工业控制、多媒体演示等场合,则适宜选择17寸或更大的显示器。

需要知道的是,显示器的屏幕尺寸与实际可显示的尺寸并不一致。屏幕尺寸减去荧光屏四边的不可显示区域才是实际的可视面积。通常,14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只有13寸左右,而15寸显示器则大多在13.6~14寸左右,17寸的在15.8~16寸左右。我们在购买时,对于相同的屏幕尺寸,应尽量选择可视面积大的显示器。

2、点距
点距是显像管上同一颜色磷光点之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器的清晰度越高,但同时成本也越贵。目前点距规格主要有0.28mm、0.26mm等几种,而某些专业型显示器的点距更是声称达到了0.22mm。对于一般家庭和商业应用,0.28的点距其实也已经足够了。另外,对于“特丽珑”等柱状遮罩显像管而言,由于荧光点是呈垂直柱状排列,因此准确来说应称为“栅距”,一般为0.25mm。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一些厂商为了促销,以“水平点距”这个概念代替实际点距进行宣传。所谓“水平点距”是指屏幕上最近的(而不是同一颜色的)两个磷光点之间的距离,由于红、绿、蓝三色磷光点是呈“品”字型排列的,因此我们不难算出,所谓的0.243mm水平点距实际上就是0.28mm点距。商家的宣传手法我们不予置评,但如果籍此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就值得商榷了。

3、扫描方式
显示器的扫描方式主要有隔行扫描(Interlaced)与逐行扫描(Non-Interlaced)两种,港台地区也称为交错与非交错。隔行扫描是指在显示器在显示图像时,先扫描奇数行,然后再回头扫描偶数行,经过两次扫描才完成一次图像刷新。而逐行扫描则是将视频线条连续进行扫描,一次性刷新图像。逐行扫描方式显示的图像要比隔行扫描稳定和清晰,一般来说,在640*480的分辨率下,几乎所有显示器都为逐行扫描,但在1280*1024或更高的分辨率下,就不是所有显示器都能做到逐行扫描了。市面上有某些15显示器声称可以上到1600*1200的高分辨率,实际上是以隔行扫描方式实现的,通常会标注为1600*1200(I),这个括号里的“I”就是“Interlaced”,隔行扫描,可不要被唬住了。

4、分辨率
相信大家对分辨率这一概念都不会陌生了。对于显示器来说,常见的分辨率有640*480,800*600,1024*768,1280*1024等几种。在Windows等图形用户界面下,分辨率越高,意味着屏幕上可显示的信息越多。如在1280*1024的分辨率下,屏幕可容纳的图像、文字是640*480分辨率下的4倍,相当于同时打开了四个640*480的窗口。不过话又说回来,分辨率越高,屏幕上的图像与文字就越小,因此要根据显示器的屏幕尺寸来设定分辨率。一般而言,14寸的最佳分辨率为640*480,15寸在800*600,17寸为1024*768。当然也可以调高一档,再高就会造成阅读上的困难了。所以,对一些显示器所标称的最高分辨率我们不要也不应太执着,对15寸显示器来说,1600*1200的分辨率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5、行频、场频与带宽
场频(Vertical Scanning Frequence)也称为帧频、垂直扫描频率或刷新率(Refresh Rate),它标称的是显示器每秒刷新屏幕的次数,单位为Hz。场频越低,图像的闪烁、抖动越厉害,严重的话甚至会伤害视力和引起头晕等症状。通常,刷新率在70Hz以上时,人眼才不易察觉到图像的闪烁。根据VESA标准,刷新率至少应达到72Hz,目前这一标准已提高到85Hz。

行频(Horizontal Scanning Frequence)也称为水平扫描率或水平刷新率,它是指显示器每秒钟的扫描线数,单位为KHz。行频=行数*场频,例如在800*600的分辨率下,当刷新率为85Hz时(通常表述为800*600@85Hz),行频=600*85Hz=51Khz。

带宽(BandWidth)是显示器一个极重要的性能指标,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指标。带宽反映的是显示器每秒数据传输量的大小,它决定了显示器所能处理的频率范围。也就是说,显示器的分辨率、场频、行频都受制于显示器的带宽,带宽=分辨率*场频。还是以上面的例子,在800*600@85Hz下,带宽至少要达到800*600*85Hz=40.8MHz(未考Blank部分)。换言之,要想在800*600的分辨率下达到85Hz的刷新率,带宽至少要达到40.8MHz。

三、显示器的涂层

早期的显示器对荧光屏未作任何处理,显示器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电子撞击和外界光源的影响而产生静电和眩光等干扰。静电会吸附灰尘,影响显示效果;而眩光则会使图像模糊甚至于影响视力。为此,目前大多数CRT显示器都对荧光屏进行表面处理。而依其处理的方法不同,三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AGAS(Anti-Glare/Anti-Static),即防眩、防静电涂层,通过在荧光屏表面喷涂一种矽材料,以扩散光线。而涂料中含有的静电微粒可有效减少屏幕表面依附的电荷。

2、ARAS(Anti-Reflection/Anti-Static),即防反射、防静电涂层。ARAS的涂层材料是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透明电解质,可有效抑制光线的反射,同时又不会扩散反射光,因而图像清晰度比AGAS要好。

3、表面蚀刻。这是通过直接对荧光屏的玻璃表面进行蚀刻和研磨处理,以减少外界光线的干扰。这种方法本身不具备防静电功能。

除以上三种外,还有一些厂家的专有涂层,如“黑而亮”、“超清晰”等,其作用与功能都是大同小异。

四、环保与安全性能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的今天,显示器当然也毫不例外地要符合环保的要求,而最能体现显示器环保功能的,就是能耗的高低。我们所说的绿色环保型,实际上就是指具有节电功能的显示器。美国环保局(EPA)制订的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显示器广泛采用的能耗标准之一。凡符合能源之星标准的显示器,在待机状态下功耗应少于30W。除此以外,一台“环保”的显示器还应该具有“休眠”功能,当显示器在一段时间内接收不到电脑的输出信号时,会自动进入“休眠”状态,此时功耗仅有5W左右,而显示器的电源指示灯也由绿色转为橙色或变为闪烁状态(个别显示器可能有所不同)。当有键盘或鼠标操作时,显示器会在极短时间内恢复工作状态。注意,“休眠”与屏幕保护不同,屏幕保护本身不具有节电功能。

除了环保节能以外,显示器还应该具有防辐射功能,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工作在一个充满有害光线或电磁波的环境中。显示器的防辐射(安全)标准有FCC、DHHS、ISO9247-3、CCSA、MPRII、TCO等,而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三个:

1、MPR-II标准:这是目前大多数显示器所支持的辐射标准,最早由瑞典劳工部提出,主要规定了电场和磁场的最高许可范围。

2、TCO92:这是瑞典TCO组织于1991年特别为交流电场制定的标准,比MPR-II更为严格。

3、TCO95、TCO99:这是目前最严格的电磁辐射标准,糅合了环保与人体工学方面的要求。由于条件十分苛刻,认证费也高,因此符合TCO95或TCO99标准的显示器并不多,而且价格也会较一般显示器偏高。

五、控制方式

显示器的控制方式可以分为模拟式与数字式两种。模拟控制一般是通过旋钮来进行各种设置,控制功能单一,故障率较高。而且模拟控制不具备记忆功能,每次改变显示模式(分辨率、颜色数等)后,都要重新进行设置。数字控制大都采用按钮或飞梭式设计,操作简单方便,故障率也较低。另外,数控方式可以记忆各种显示模式下的屏幕参数,在切换显示模式时无需重新进行设置。而根据操作界面的不同,数控又可分为普通数字调节和OSD(On Screen Display,画中画)两种。其中OSD可以直接在屏幕中显示功能选项和调节状态,因此操作更为直观,调节精度也更高。OSD方式已为越来越多显示器所采用。

在控制功能方面,大多数显示器都能对亮度、对比度、图像大小、位置、失真等屏幕参数进行调节。而一些高档显示器更是具备色温调节、三原色调节、聚焦控制等专业功能,一般用户可能用不上,但对于专业设计人员而言,这也是选购时应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