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 75 年中,大量的主流电视机都是由同一种技术制造的,也就是阴极射线管(简称 CRT )。 CRT 主要由电子枪、偏转线圈及阴极射线管组成。阴极射线管由于是由玻璃制造的,所以非常易碎,并且屏幕有不易察觉的抖动,不过它的致命弱点并不是上述这些,而是它过于庞大的体积。 CRT 技术的一个规律就是:屏幕面积越大,显像管也就越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扫描电子枪有足够的深度空间把电子束打到整个屏幕上。 
   最近,一种新型的电视开始抢占市场并成为时尚电视换代的代言人,等离子显示屏( Plasma Display Panel 简称 PDP )。这种新型电视具有和基于 CRT 技术生产的电视一样宽大的显示屏,但它的厚度只有 15 厘米!在以下的文章中,我们将和读者共同剖析一下,是什么样的技术制造了如此节省空间的大屏幕电视。 
什么是等离子显示屏 
   影像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高能量的电子束打在屏幕上数以万计的小点(我们称之为“像素”)后所产生的亮度,在绝大多数电视上,共有三种(红、绿、蓝)颜色的像素,这三种颜色的像素被平均的分布在整个屏幕上。所有的色彩都可以通过选定的三种单色光,以适当的比例混合而成,而且绝大多数的彩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特定的三种单色光。这三种选定的颜色被称为三原色,三原色相互独立,其中任一种基色是不能由另外两种基色混合而得到的,但它们相互以不同的比例混合,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其它颜色。 
   等离子显示屏是一种利用气体放电的显示装置,这种屏幕采用了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元件。大量的等离子管排列在一起构成整个全屏幕。每个等离子管作为一个像素,每个像素由三种不同颜色的发光体组成——红、绿、蓝。由这些像素的明暗和颜色组合变化产生各种灰度和色彩的图像,这与 CRT 的原理很相似。 
  
   等离子管的中心元件就是等离子体,它是由自由流动的离子(带电的原子)和电子(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气体。在通常情况下,气体主要由不带电的粒子组成,也就是说,一个单独的气体分子包括了相同数量的质子(原子核里带正电荷的粒子)和电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质子保持着完美的平衡,所以原子的净电荷为零。 
   如果利用加大电压的方法把一些电子放入到气体内,那么它就会立刻产生变化,自由的电子与原子相撞,并使原子内部的电子数目失衡,这就会使其带正电荷,并产生了离子。 
   在稳定等离子体中如果有电流穿行其中,那么带负电的粒子就会冲向那些带正电粒子的区域,而带正电的粒子也会杀向那些带负电粒子的区域。 
     在这样的运动中,双方的粒子不断地进行着撞击。这些撞击激发了等离子体中的气体原子,促使它们发出了光。这个工作原理很类似于普通日光灯。 
   等离子显示屏上每个等离子对应的小室内都充有氖、氙原子,当它们被撞击时便发出了光。一般来讲,这些原子发出的光只是紫外线光,而紫外线光人眼是无法辨别的。但正是这些紫外线光,才激发了我们可见光线。